隨口講 隨手寫

2006/02/19

鄉下佬試新牙膏

因不忿上次買了支泰文版 Colgate, 今次決定試一試 Crest.

打開包裝, 賣相不錯. 蓋很太, 瓶身並非 Colgate 那種按扁後不會復原的物料.


扭開蓋一看, 竟然有錫紙(?)封口, 實在是除褲放屁之作.


過大的蓋原來為了方便打直放, 也不錯.

2006/02/17

無中生有既新名詞 part 2

很高興在 inmeida 找到一篇與小弟一星期前所寫的「無中生有既新名詞」相呼應的文章,
儘管 quote 出來讓大家參考一下.


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96645&group_id=94

人離鄉賤

傍晚, 如常地放學歸家, 如常地戴著耳塞瑟縮在巴士上層一角, 如常歸家的路上, 一連串密集的車身敲擊聲後, 車停下了...
「落雹?」後來發現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 前上方的一塊玻璃已應聲而碎, 碎片飛雪般散落我前方坐著的人堆中, 而石頭在車廂中縱橫撞擊跌落在我身後. 抬頭望出車外煞見數名街童邊逃跑邊帶著勝利的笑容回望, 心中即時冒起一股跑出車外追的衝動...

但我沒有追.

我仍然製造出一個若無其事的表情安坐在座位上.
「這個是我嗎?」
事實證明我的決定沒有錯. 破了窗的巴士繼續開行, 大家各自掃落自己頭上、身上的玻璃碎, 我臉上還是很安靜.

假如當時衝下車的話會如何? 追上了街童警察大概會不以為然, 好比在香港爪著一個亂過馬路的攘著要送他上差館--畢竟大家都習以為常.
所謂「人離鄉賤」, 大概就是這樣.

2006/02/14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王菲 -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作曲:張亞東
填詞:林夕
編曲:張亞東

你眉頭開了 所以我笑了
你眼睛紅了 我的天灰了

呵 天曉得 既然說
你快樂 於是我快樂
玫瑰都開了 我還想怎麼呢

求之不得 求不得
天造地設一樣的難得
喜怒和哀樂 有我來重蹈你覆轍

你頭髮濕了 所以我熱了
你覺得累了 所以我睡了



不問為什麼 心安理得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靠嚇無助收雞 執法豈容偷雞

【太陽報專訊】昨日是禁止散養家禽新例生效的首天,漁農自然護理署果然大舉出動收雞,派出二百職員巡查新界北區約千戶人家,共搜獲雞鵝等家禽八十二隻而歸。漁護署助理署長廖季堅表示,收雞過程很順利,又強調政府不會作出賠償,並說由今天開始,私下散養家禽已然觸犯現行法例,村民縱使交出也可考慮是否檢控云。

(略...)

歸根究柢,是政府官僚思維狹隘,想法過於天真!正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如廖季堅至今仍表示政府堅拒有償收雞,部分村民難捨這原本屬於他們的財物,也是人之常情。但政府執意要打強硬牌,這區區之數說不賠就不賠,原因可能是珍惜這個唯一表現強政勵治的機會吧!

是以廖季堅也乾脆「拋浪頭」,說現時私下散養家禽已然觸犯法例,村民縱使交出也可考慮是否檢控。我們相信廖季堅原是出於好意,希望「嚇唬」村民合作自行交雞,但這番話極可能產生反效果,使善良淳樸的村民恐怕陷於法網,那倒不如乾脆私藏雞隻到底。還有就是廖季堅自己隨後所言也露了底,說檢控必須有充足的證據,潛台詞就是說假如落案檢控,或須把雞籠、雞隻、雞飼料等證據帶返署方作呈堂證供,像這樣麻煩的事,不做也罷!

所以,漁護署其實以「收雞」為名,有意「偷雞」才是真的!他們以非常有限的底牌,卻裝成強政勵治的牌面,希望所有人都被拋窒而乖乖交雞,那他們就得其所哉了。

其實,為了預防禽流感危機,為了廣大市民的健康與生命財產,我們向來支持政府有法可依的收雞,但始終不明白政府為何吝嗇這區區賠償數目,蓋每戶索償上限不可多於二十隻家禽,單是政府勞師動眾的行政費也不止了。這到底是政府礙於面子問題,還是其他原因?真是莫名其妙。

況且,廖季堅現時還得面對的,是處理二百多宗把家禽作為寵物飼養的申請。對於仍然天真的政府官僚,有否能力妥善處理寵物雞的情況,同樣是另一個令人不敢樂觀的問題。

-太陽報社評 14 Feb 2006



根據太陽報社論, 只要前日去街市買一籠雞返屋企,
尋日大家就可以發一筆新年財喇.

2006/02/12

某月某日

識既人越黎越多, 知心既越黎越少.
幾年之後或者都會變成「某年某日某人」.

Raidas - 某月某日

作曲:黃耀光
填詞:林夕
編曲:黃耀光


二月五日我和某人聚舊 怎樣發起 沒法記起
只記得談起 那天新聞當日天氣
秘密 迴避再迴避

二月八日我和愛人在故地喜或悲 沒法記起
卻記得一口氣 把當天心事整理
照例由誓約談起

今天這一切內容和意義記憶 將它登記編作某年某一日
今天我哭過想過談過的事 淡忘於某事某日

二月某日我和某人在某地 討論要點 沒法記起
只記得談起 某齣影片怎樣優美 努力回味再回味

二月某日我和某人在某地 討論某君令我痛悲
說某君的心理 數當初瑣事三四 照例由月缺談起

習慣問候或分手 安慰笑容近況和寄望
因某君寂寞或快樂 於某一天淡忘

習慣會面或告別 淺笑喝茶睡覺和說話
於某一剎那說失意 每日如是

2006/02/11

食蕉

金肉其外





爛肉其中

2006/02/10

$%*(^^)^*&^$%$%^*(%$#$#%^(

http://hk.geocities.com/ringo_rainbow/age.htm

相信上過網既人都會做過呢個 test,
無聊之下做多次...

鑑定結果

您的精神年齡27歲

與您實際年齡差8歲

幼稚度36%
成熟度57%
老化度25%


呢個 test 唔準架! 大家唔好做.

2006/02/07

無聊亂貼一下

比乃近期玩上癮既 game, Reversi, 即黑白棋, 亦即紅藍棋.



今日原本打算要黎做宵夜既一條蕉, 原本諗住切走蕉頭爛去既部份,
點知失手成條蕉跌左落垃圾筒.



又係呢個單聲道耳塞喇.



無左聲既右邊...

2006/02/06

英年早逝



用左唔夠一年既耳塞竟然右邊無聲,
唔知得單聲道既四個月可以點捱...


唯有定下目標...

索價五舊水...

2006/02/05

無中生有既新名詞

廁協﹕女廁不足 或涉「間接歧視」

【明報專訊】屋宇署在去年5月向建築界發出作業備考,建議商場及娛樂場所將男女廁所數目比例增加,由1比1改為1比1.25。但香港廁所協會指出,在新標準下女廁仍然不足,本身為平機會委員的協會副會長勞永樂表示,若女廁不足夠可能會涉及「間接歧視」,平機會將討論有關問題。

指新標準下女廁仍不足

協會跟據屋宇署所提供的作業備考計算,即使增加女廁數目,每名女性獲得的廁所設施亦較男性為少,尤其是100及200平方米的小型商場的問題更為嚴重,例如200平方米商場的女性水廁數目由1個增至2個,但男性與女性獲得廁所設施的比例為0.8,意指每1名女性獲得的水廁設施只及0.8名男性。

協會會長邵健偉表示,若與外國相比,香港建築物的男女廁比例仍較低,外國的男女廁比例多為1比2甚至1比3,但香港現時建議的比例仍只是1比1.25。

美教授曾入稟告學校

勞永樂稱,由於女性平均使用廁所時間為96秒,較男性的70秒為長,故在計算女廁數目比例時,亦要將女性逗留廁所時間計算在內。他特別指出,女廁數目不夠可能涉及「間接歧視」,美國密芝根大學一名教授便以明知女性使用時間較長,但校內女廁數目仍不足,入稟控告學校。

勞永樂希望當局在正式修訂有關條例時,可以將建議的女水廁數目再乘以1.4倍,反映女性較長的使用時間,訂出新的女水廁數目(100及200平方米的小型商場則以男水廁數目乘以1.4倍計算),該會會向房屋及規劃地政局交建議。

平機會促商場關注

平機會發言人表示,女廁不足是否涉及「間接歧視」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難以簡單作出定案,平機會希望商場關注有關問題,甚至可將男廁改成女廁或增建一些男女可共用的廁所,以滿足需求。

-明報 6 Feb 2006


繼「反向歧視」之後又聽到一個新名詞叫「間接歧視」,
若然小弟覺得學校 canteen 既食物難以入口, 不合中國人口味,
未知可否列為對中國人既「間接歧視」?
若然日後女廁比例增加令小弟三急既時候要行更遠既路程,
未知是否「間接反向歧視」?

無奈...



第一次 download 番黎既 concert 會出字幕既時候無畫面.

2006/02/02

怒!

天災人禍關大計 私隱豈可蔽真情

【東方日報專訊】造成十四人死、三十人傷的香港埃及旅行團嚴重交通意外發生之後,引起了各方面的密切關注。與此同時,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埃及當地官方人員及當地醫院、香港特區政府以及有關部門紛紛伸出援手,令意外中的傷者得到及時搶救;而不幸死亡的人也已經確定身份,做好善後。

雖然說,新春期間出了這麼嚴重的車禍,實在是非常大的不幸,然而,在此事件中,各方面的重視和支援連成一氣,中間看不出有半點的怠慢,總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香港人,或許可以說是中國人的生命安全能夠受到如此重視,令人稍感安慰。

新春期間出外旅遊者甚眾,其中相當大的部分是去內地旅行,離開東南亞範圍的遠程旅行團所佔不多,這次大車禍沒有發生在經常發生車禍的內地旅行團而發生在埃及的旅行團,可說是相當罕見,相信如果這次大車禍發生在內地,必然又會招來很多苛刻的批評。惹人深思的是,如果這次車禍不是發生在國際而是在內地,問題是否能處理得如此利落,又能否引起這麼多人的重視呢?相信情況必定會有所不同。

雖然這次意外有關部門都已相當盡力配合,但涉及這次意外的香港捷旅假期處理死者名單的態度,是令人不滿的。捷旅假期營運總監周永強表示,死者的身份是由團友、同事及保險公司的職員協助確認的,並未得到官方證實,而基於私隱,旅行社在未得到家人同意前,不能公布名單。

這種做法是不能令人認同的。因為,香港人在外地遭遇意外,尤其是當中有人員傷亡,那是香港的頭等大事。香港是一個資訊極發達的地方,一切都透明化,公眾對這類重大事件的發生完全有知情權,旅行社以私隱為理由,阻撓公眾的知情權是不對的,因為事件涉及公眾利益,個人私隱相對來說應該讓路。更何況,公布死者名單對死者私隱並沒有任何損害,而且若因此而引起其他損失的話,旅行團更要負應有的責任。


從這次埃及車禍的處理過程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參考及引以為鑑的地方,特區政府有必要以此為基礎,仔細研究每一個環節,吸取?訓,制訂香港人在外地發生重大意外時的緊急應變機制,明確所有部門的責任及設立相應的聯絡網,以免每次出問題時手忙腳亂,浪費了寶貴的人力物力並耽誤了時間,更不能因發生意外地點有所不同而採取雙重標準。

老子說,禍福相倚。福可能是禍,禍也可能是福,所以,我們不要因為遭遇不幸就消極悲觀,也不要太重視意外得來的福分,以免樂極生悲,一切應以平常心來處理。這次意外死了十四人,傷者也有三十個,可說是一次相當嚴重的意外。這固然是災禍,然而,若因此而喚醒香港人對自己國家的感情,建立有效的意外應變機制,則可將壞事變好事。

正是「存者且安生,死者長已矣」,我們不能因為這次意外而感到太過沮喪,因為,那到底是天災人禍,是無法完全避免的。我們只要能正視這件事,做好所有的善後及對死者家屬和傷者的賠償,便算是盡了我們應有的社會責任!

-東方日報社評, 2 Feb 2006



誰說有人想知道死傷者名單?
甚麼事都將「知情權」掛在口邊, 就以為自己大條道理.
那死者是怎樣死的? 斷手斷腳還是甩頭死的?
即管闖入殮房去拍一張大頭相吧!
「知情權」嘛, 「公眾利益」嘛,
就等今晚報夢一五一十告訴各位東方日報記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