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口講 隨手寫

2006/04/27

閒遊布拉格之七

又是沒完沒了的灌相.

布拉格曾經有個著名的作者叫卡夫卡(Franz Kafka),
雖然沒有聽聞過, 也沒有讀過他的作品,
但也到了他的博物館走一趙趟.

博物館的門票, 學生價 60KC.



博物館的門口擺放著這樣的東東:
wmode="transparent" data="http://ugwww.liv.ac.uk/~ee0u4196/video/27-4-06/flvplayer.swf?autoStart=false">



剛落城的時候他們該是金色的,
聽聞水柱會寫出布拉格名人的名句,
又聽聞他們旁邊有個 SMS 號碼,
發短訊過去, 水柱就會寫出該短訊,
可惜全部看不到也找不到.


雖然卡夫卡是個作者, 但奈何展品全是捷克文, 看不懂.
反而對他畫的畫比較有興趣.
這幅是表達他自己很 stress 時候的樣子.



藍色的一間就是卡夫卡生前住過的小屋,
現在當然已改建成賣紀念品的舖頭.
而「金色布拉格」就是形容這條小街被斜陽照著的樣子,
可惜當時還未日落.



布拉格比較聞名的有木偶劇和黑光劇,
每日也有不少在大大少少的 theatre 上演,
但做的其實只是遊客生意, 每場也坐滿外國遊客.
回頭一想為甚麼香港的粵劇只有阿公阿婆而沒有洋鬼子看?
政府應該大力推動一下吧...



身為外國遊客當然要看看木偶劇和黑光劇,
這場木偶劇是用捷克文的, 所以全場觀眾都一頭霧水,
而控制木偶的手亦經常在台上出現.



正當全場快要睡著的時候, 重頭戲出現了.
甚麼? 是個人? 對, 這個是飾演魔鬼的, 全場嘩然


後來的黑光劇比較好看, 但是沒有拍照.

Google 風波

有留意新聞的可能注意到早前 Google 將 Google 中國 命名為「谷歌」,
本來只是難聽難讀兼老土, 到後來又有內地網友發起反對「谷歌」的簽名運動,
http://www.noguge.com
對, 真的很難聽, 本來也想支持一下, 但一進去看到的呼籲書是這樣的:

我們簽署人極力主張明確發言並投票反對Google使用中文名稱“谷歌”,我們一致認為“谷歌”一詞極大的影響了Google在中國Google的使用者和支持者們心中的形象,並最終可能會影響到Google在中國的影響力,而在這次Google中文命名事件中沒有感受到Google對我們廣大用戶的尊重,也沒有感受到Google一貫的透明、平等、公開的公司文化,因此我們建議Google切實明白和理解我們的心理感受,並重新謹慎的考慮中文名稱的命名。謝謝!


竟然將命名無限上綱到有違「透明 平等 公開」,
人家命一個名也要來個全民投票嗎?
何不先問問你的國家主席是如何走出來的?

再來看看些有趣的:

我認為Google中文名應該叫:[32497人投票]
狗狗 [4532個支持者]
Google [2626個支持者]
夠了 [1701個支持者]
姑姑 [1540個支持者]
谷歌谷妹情誼長 [1331個支持者]
割乳 [912個支持者]
good 狗! [733個支持者]
baidu [486個支持者](搗亂的,滾!)
古狗 [421個支持者]
只有狗 [307個支持者]


“谷歌”讓你聯想起...[7172人投票]
想起來廁所的一坨屎,垃圾 [1535個支持者]
特別的彆扭,生掰硬套上來的,讓人不舒服 [1141個支持者]
反正是google以外的物體 [672個支持者]
google現在還配不上。 [533個支持者]
貧下中農春耕忙 [427個支持者]
1 [408個支持者]
這是一隻鳥的名字 [383個支持者]
谷歌可以讓英文不好的朋友更容易記得Google,谷歌讀起來清脆,琅琅上口,我投贊成票,我認為反對谷歌有炒作嫌疑。 [129個支持者]
屁股也唱歌 [120個支持者]
反正有點彆扭,不過叫這個也好,很快就能退出中國了,哈哈 [120個支持者]

2006/04/26

鱔稿

林夕伍樂城《Perfect Match》 突破K歌空間

【明報專訊】當「填詞大師」林夕遇上「音樂創作妙手」伍樂城,會什麼化學作用﹖是否就是《Perfect Match》﹖最近在樂壇更加活躍的林夕,與喜愛音樂的同道中人伍樂城籌備了好一段日子的專輯《Perfect Match》終於面世,他們苦心經營的結晶品,是否也是系出名門的優良出品﹖

17歌手助陣

這張專輯有汪明荃、陳慧琳、張學友、陳奕迅、黃貫中、許志安、鄧健泓等17位歌手拔刀相助,在名師「培育」之下,這個「結晶品」絕不能小覷。不過比較意外是,令人期待的歌曲,卻未有預期的「驚天動地」,難道是名師失手﹖還是要擺脫K歌範疇,細水長流地慢慢細味的慢熱歌呢﹖

《自由女神》阿姐唱腔舒暢

這張專輯內8首歌都是合唱歌,當然大家聽得最多就是汪明荃與陳慧琳的《自由女神》,其實這首歌從構思至人選都非常理想,在事業上獨當一面的阿姐,有有誰比她更強﹖而Kelly是不會用緋聞大造文章,都可以走紅的女歌手。然而就是一切都來得太過度身,反而沒讓人有新鮮感,不過阿姐一改其粵劇腔唱這首流行曲,卻是全首歌最令人舒暢的地方。

至於第二首主打歌《再見亦是戀人》是孫耀威與車婉婉合唱,但比起車婉婉當年與許志安合唱的《會過去的……》稍遜,感覺有點out。

《天下太平》兩男唱失戀

全碟最令人期待相信必然是兩代歌神張學友與陳奕迅(Eason)合唱的《天下太平》,兩個男人大唱對失戀的看法,林夕寫﹕「 失戀算什麼 失去什麼 當初兩個 變一個 獨立如初 孤單怕什麼 只怕人多 多麼折墮 也最多 去學情歌 將功補過 (Yeah Yeah Yeah Yeah Yeah) 沒錯 別理中東的戰火 會相愛竟不會諧和 當然得不到結果……」讓兩個男人討論得十分精彩,他們兩把聲也十分諧和,沒有刻意的為搶鏡,純粹把一首歌唱好,但沒有預期的驚天動地的震撼,或許兩個男人的歌真的很難寫,不過也是這張碟中最高分的歌了。

另外,還有一首是黃貫中、雷有輝及鄧健明合唱的《只談風月》,這首歌很反映香港地現實感覺,林夕的詞在這首歌內總算有所發揮,讀者不妨細味。

總括來說,他們意圖突破K歌空間尋找新意,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不過有誠意卻欠風采,或許是和期待的有分別吧﹗還是會期望下一次他們的合作﹗

文﹕魏幼芳

-明報 26 April 06



明明是拉牛上樹, 硬要說成甚麼「突破K歌空間尋找新意」,
其實就是雷聲大雨點小, 伍樂城的一貫悶人旋律,
又再加上林夕出人意表的歌詞:
「只講 港姐 空姐 有自由宵夜 要向無數法例致謝/但是未去買 步步高/最後誰卻步買領匯致富或有道」,
想吐.

2006/04/24

閒遊布拉格之六

來布拉格之前在網上聽聞過有個叫作 Lennon Wall 的地方,
Lennon, 就是 Beatles 裡面那個 John Lennon.
而 John Lennon 的出生地就是利物浦,
那就有理由要到 Lennon Wall 看看了.

其實 Lennon Wall 只是一塊有 John Lennon 頭像的牆,
起源大概於 1988 年.
當時仍實行共產主義的捷克努力打壓扭曲西方思想的入侵, 包括西方的搖滾樂.
所以捷克的青年們便畫了搖滾樂的代表人物 John Lennon 在牆上,
然後再把對共產主義的怨恨寫在牆上...

這幅就是傳說中的 Lennon Wall, 實在不好找,
拿著地圖兜兜轉轉行了幾回才找到, 可能真的不是甚麼旅遊景點.



一開始看到這個比較注目的人頭, 想必就是 John Lennon 吧.



後來又發現這個比較不顯眼的更像 John Lennon.



隨著共產主義在捷克的沒落, 這幅牆的用途也不大了,
現在寫滿的是 "PEACE NO WAR", "XXX 到此一遊"(是中文的)等等.
這裡有一句"Love is a color only the blind can see",
我想寫的那個大概也不知道自己在寫甚麼.



在一旁有間屋的門前畫了這個, 怪有趣的, 也拍下了.

2006/04/21

Sale

難得 Kubrick 減價,
五月一至五月七 - 油麻地
五月八至五月十四 - 奧海城
五月十五至五月廿一 - 觀塘
五月廿二 - ....小弟返到

2006/04/19

閒遊布拉格之五

這次來說說布拉格的舊城廣場, 傳說中的布拉格廣場大概就是指這裡.
布拉格的廣場無人的走廊 我一個人 跳著舞旋轉
不遠地方 你遠遠吟唱 沒有我你真的不習慣

想找一個無人的走廊跳舞是沒有可能的, 看看圖中的人群便知了.
左邊的是舊市政廳, 右邊的是泰恩教堂.



舊市政廳掛著的鐘叫作天文自鳴鐘, 是十四世紀的國王下令造的.
為防止設計者再造一個這樣的鐘, 國王後來把他挖盲了.
上面的部份是鐘, 下面的部份大概是耶穌十二門徒的肖像,
而兩旁亦佈滿十二門徒的雕像.



鐘面中間的是地球, 圍繞的是太陽月亮,
運轉一圈就是一年了.



這個就是泰恩教堂, 亦因其陰森的形象而叫作魔鬼教堂.
兩個尖塔據說一個是阿當一個是厄娃,
不知肥的還是瘦的一個是阿當?



從舊城廣場望向魔鬼教堂.


2006/04/17

閒遊布拉格之四

今次來說說 Charles Bridge 上一位賣藝阿叔.
幾次在在橋上碰到他都是紅邊帽紅煲呔紅冷衫大肚腩 look.
有鼓有琴, 十足十 one man band.



一個人怎樣同時控制這麼多樂器呢?
玄機原來在後面.



來個 video 可能會明白一點.

wmode="transparent" data="http://ugwww.liv.ac.uk/~ee0u4196/video/flvplayer.swf?autoStart=false">






運作雖簡單, 但創意十足. 所以毫不猶疑給了 10KC 他.


黃昏的時候碰見這位阿叔收檔,
原來這位阿叔渣的是 Peugeot 407 新版旅行車...
開始有被騙的感覺.

2006/04/16

閒遊布拉格之三

這次再說說 The Charles Bridge

這是從對岸看橋的景色.



第四天時重橋塔頂往下看, 遊人比第一天多了幾倍.



橋上多是賣畫或畫人像的, 但較受歡迎的是賣藝.



在香港幾位阿叔聚在一起多是在公園下棋,
在布拉格的阿叔卻喜歡夾夾 band,
懂樂器的就拿出來奏奏, 不懂的像右邊那位敲敲 cd 盒也是樂趣.



這是另一隊鰭英 band, 右邊背著大聲公的是 vocal,
中間那位玩的是甚麼玩意?



原來是把鐵環套在指頭, 然後用指頭隨意敲敲鐵板便成了.



另一隊比較後生的, 地上前方的結他箱放滿他們的 cd.



賣杯的, 其實也不要期望是人手造的.



橋兩旁不知名的雕像太多, 匆匆影一下便算.












下一次再說說橋上的阿叔.

2006/04/15

Copy non stop

擷取自勁歌優秀選第一回.

畫面一開始一個薯頭在玩電子鼓(正確來說不應叫電子鼓吧...但這不重要)



然後 Ellen 也出現了, Ellen 自己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嗎?



不緊要, 再來一個 zoom out, 佈局和明哥「滿天神佛Concert」Opening 有九成相似,
哦? 無線抄人山人海? 非也. 人山人海其實也是抄 Kraftwerk 的.
頭頂上 panel 的 "We Are Programmed" 與 Kraftwerk 的 "We are the robot" 有異曲同工之妙.



再拿來 maximum 等 Kraftwerk 有關的字眼攝一攝位,
到最後明抄一句 Music Non Stop 來埋牙, 抄得妙.

閒遊布拉格之二

這次貼一下布拉格街道的東東.

布拉格的街道旁掛滿這類鏡子, 似乎既不是給行人看, 也不是給司機看.



這樣看有點威尼斯的影子, 但其實是在 Charles Bridge 下拍的.



任何一幢屋也很美, 留意相中左面紅色的是門牌, 略徵向外拱起.
有機會的話遲一下再貼有關這類門牌的相.



布拉格的路燈全都是這樣子.



夜市的餐廳看來生意不錯.



布拉格市內有不少千奇百怪的博物館,這是其中一個,
因為不懂看捷克文, 沒有進去.



這款路牌在布拉格的車路上隨處可見,
意思是不准在車路上嬉戲.
為怕路牌太單調, 左邊加入了路人甲一名,
右邊又加一幢房子, 旁邊再來一架車,
實在是除褲放屁之作.
換了在香港應是一個足球加一條紅線.
而細心再看的話原來牌中的人頭也給紅線劃去了.

2006/04/13

閒遊布拉格之一

放假又不想溫書的情況下最好就是四處逛逛, 目的地就是布拉格.
先來幾張公式全景相, 影了十多張, 出得街的只剩下這數張.

又先來一張相信是在城堡上拍的, 俯覽布拉格的中心地帶,
中間的 Vltava 河分隔開舊城區與城堡區.




這是從第 2 個角度看.



橫跨河上最出名的一條橋就是這條 Charles Bridge(好像串錯字),
橋的兩邊全是聖人的雕像, 遲一下貼多些相再說說.



這是從一端的橋塔頂上拍下的, 橋塔好像不是經常開放,
要上到塔頂要在上塔途中付路費, 學生價 50KC, 即港幣十多元,
看似很超值. 但後來發現有另一個更超值的方法是不付錢, 是沒有人會發現的.

上橋塔之時正值天陰, 可惜.